泽连斯基总统府被围,乌克兰“最大的敌人”是谁?俄乌打了三年多,乌民众终于清楚了

Connor 币安 2025-07-31 2 0

据报道,2025年7月22日,基辅独立广场烈日当空。

数千名抗议者如潮水般涌向总统府,铁栅栏在人群的冲击下发出沉闷回响。"拒绝背叛"、"还我正义"的标语在热浪中翻涌,轮椅上的老兵捶打铁门,青年学生振臂高呼。与此同时,利沃夫、敖德萨、第聂伯罗等城市中心广场同步燃起抗议烽火——这是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首次出现全国性反政府浪潮。

总统府被围困的画面通过社交媒体传遍世界,一个尖锐问题浮出水面:冲突持续三年后,乌克兰人究竟在为谁而战?

引爆这场政治地震的,是泽连斯基在抗议当日签署的《执法体系修正案》。

该法案赋予总检察长三项致命权力:可随时叫停国家反腐败局(NABU)的调查;能将重大贪腐案件随意移交其他机构;更可直接任命特别反腐败检察官办公室(SAPO)负责人。当这两个欧盟重点扶植的独立反腐机构一夜之间沦为总检察长办公室的附庸,乌克兰2014年广场革命的反腐成果轰然倒塌。

泽连斯基总统府被围,乌克兰“最大的敌人”是谁?俄乌打了三年多,乌民众终于清楚了

泽连斯基(资料图)

耐人寻味的是,法案通过前48小时,NABU办公室突遭安全部队搜查,理由竟是"清除俄罗斯渗透"。但民众清楚记得,就在上月,NABU刚启动对总统密友、亿万富翁蒂穆尔·明迪奇的资产调查。这种时间点的精准卡位,让泽连斯基所谓"强化反腐"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正如基辅大学政治系教授伊万诺娃在电视辩论中指出的:"当猎人突然收缴猎枪,真相往往是他们想保护某只特定的猎物。"

"我们都听到了社会的声音。"7月23日,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紧急灭火。但总统府外的年轻抗议者举着"父母在前线,政客在捞钱"的标语,撕碎了这份虚伪安抚。三年来,这些年轻人目睹45岁以下亲属被征召入伍,家庭积蓄因通胀蒸发,而军需采购黑幕频传:前线士兵收到发霉面包的同时,国防部官员子女却在西班牙海滨度假。更讽刺的是,泽连斯基2019年正是高举"零容忍腐败"大旗,以政治素人身份击败众多职业政客。

战场上的牺牲与后方的腐败形成残酷对照。

在敖德萨抗议现场,27岁的程序员马克西姆攥着阵亡弟弟的遗照告诉路透社:"我们愿意为国土流血,但拒绝为贪官的游艇买单。"数据显示,2023年乌克兰贪腐案件较战前激增200%,而普通民众实际收入却暴跌35%。当欧盟援助的发电机被高价转卖,西方输送的装甲车零件流入黑市,民众的怒火终于冲垮了忍耐堤坝。

展开全文

泽连斯基总统府被围,乌克兰“最大的敌人”是谁?俄乌打了三年多,乌民众终于清楚了

欧盟(资料图)

国际社会的反应比预想更严厉。7月24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强调NABU和SAPO的独立性是"入盟谈判核心要件",暗示可能冻结72亿欧元援助。更致命的打击来自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独家爆料:白宫正重新评估对泽连斯基的信任度。

此前美国审计报告显示,价值12亿美元的"海马斯"火箭弹系统配件不翼而飞,五角大楼已暂停三笔军援拨款。

耐人寻味的是,就连亲政府的《基辅独立报》也在头版刊发《背叛民主》的檄文,主编阿列克谢耶娃在社论中质问:"当我们为民主抵抗侵略时,是否该容忍民主在自己的心脏腐烂?"雪上加霜的是,前总统波罗申科趁机在利沃夫组建"救国委员会",昔日被压制的政治力量借机集结。四面楚歌中,泽连斯基的政治防火墙正在崩塌。

随着抗议持续发酵,更深的博弈浮出水面。

美国记者西摩·赫什在个人博客披露,中情局曾评估泽连斯基"难以控制"。这并非空穴来风——2024年签署的《乌美战略资源协议》已将锂矿、稀土等战略资源开发权移交美国公司。华盛顿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主任皮特森在《外交事务》撰文指出:"当代理人开始自作主张,换马程序就会启动。"

泽连斯基总统府被围,乌克兰“最大的敌人”是谁?俄乌打了三年多,乌民众终于清楚了

泽连斯基(资料图)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2014年广场革命推翻亚努科维奇政权时,核心诉求正是清除腐败。如今,当反腐机构再遭阉割,民众用同样的口号包围了昔日革命象征泽连斯基。

冲突硝烟尚未散去,但基辅街头的标语已揭示深层觉醒:"当反腐机构需要保护自己时,国家已病入膏肓"。

这场总统府围困事件撕开了冲突表象,暴露出更深层的治理危机。或许正如第聂伯罗示威者高举的灯牌所警示——摧毁国家的往往不是外敌的炮火,而是内腐的毒瘤。当年轻一代在瓦砾与谎言中勘破真相,乌克兰真正的重生才可能开始。

毕竟,一个能看清敌人的民族,永远不会真正被打败。

评论